孙权造句

  用孙权造句。以下是初三孙权造句的内容,由造句大全小编精心整理,欢迎同学们学习参考。其造句内容如下:

  孙权造句 1

  1、你想过,若将曹操擒住,并杀之以犒三军,兴汉室,孙吴的矛头定会直指刘备,以自己的力量完全不足以同孙权抗衡。

  2、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,六出祁山,想北定中原。对孟获七檎七纵宽容大度,使其诚心降服;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辅佐幼主,兴复汉室。

  3、后登上魏帝宝座,与刘备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。

  4、再谈碧眼儿孙权孙权之谋臣、武将、城池大多是继父兄之基业,自己创造力量

  5、刘曹孙三人中,属刘备运气最差。孙权坐享江山,而刘备却是白手起家。最后分得三分之一的江山,与孙、曹抗衡,不得不令人佩服。

  6、建安四年,董卓已灭,吕布已亡,孙权按兵据守江南,刘表处中立,唯独北方名门之后袁绍占黄河以北,人多势众。

  7、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周瑜、五虎上将……数不胜数的乱世枭雄。真所谓深山出虎豹,乱世出英雄!

  8、然此即为你所愿吗?非也!你盼后夺荆益两州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孙权,内修政理只为一铲曹操,匡扶汉室,百姓安居乐业过如你隆中田园生活。

  9、其实,我们不防换个角度想一想:如果关羽下狠心把奸臣曹操杀死,那么,江东的孙权没有了曹操这一大劲敌,便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当时兵马残缺的刘备。

  10、在这之后,主要有曹操、孙权、刘备、袁绍、张锈、马腾、公孙瓒、刘表和刘璋等主要势力。 (造句大全 )

  11、曹操、刘备、孙权各据一方,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,刘备占据西蜀、荆州等,孙权占据江东。从而崛起吴、魏、蜀,三分天下。

  12、最后,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等逐渐去世。蜀、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,三国一统归西晋。

  13、在广阔的背景上,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,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,成功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,其中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周瑜、关羽、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,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,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
  14、在赤壁之战前,你谋出与孙权联盟,孙权会同意,便去请孙权一起打败曹操,你放火烧得曹军落荒而逃。

  15、三国君主——刘备,孙权,曹丕,哪一位得到了天下?尤如海市蜃楼,荣华富贵稍纵即逝,功名,名利,权利,如同海市蜃楼一般,可望而不可及。笑看三国,风光一时,名垂千古。

  16、读这本书我明白了,做人要顾全大局,不要妄自尊大。当初关羽就是因为太过自负,没能顾全大局,结果激怒了孙权,最终不仅失去了荆州,更丢了自己的性命。

  17、自古以来,得民心者得天下,就如《隆中对》中所说,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孙权具有江东三世,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,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,他也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罢了。

  18、其次,当时刘备实力远不及孙权,倘若没了曹操的威胁,孙权能容得下刘备吗?我还从其它书籍中得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。

  19、自古:英雄难过美人关,孙权一招美人计便成功调拨了董卓与吕布的关系,最总使吕布一气之下杀了董卓,正中孙权圈套,可诸葛孔明拥有一丑妻,还心生欢喜!都说英雄配美人,诸葛亮再次让我钦佩!

  20、话说有一次诸葛亮,刘备,孙权,曹操四人同乘飞机,突然遇到紧急情况,需要跳伞逃生。

  孙权造句 2

  21、孙权,只不过依父兄基业,虽有任人唯贤之能,知人而用之才,却无争世夺天下之大才,而无半点建树;董卓乱政,擅自废立皇帝,擅自戳杀群臣,虽极大打击了皇权,却不过是在三分天下之路下扮演了一个清道夫的角色,为旁人卖力做嫁衣耳……青梅煮酒,酒亦冷。

  22、孙权的部下周瑜和刘备的部下诸葛亮便要合作一起抗敌。

  23、回来以后,孙策把治理江东这份重任托付给了弟弟孙权和张昭,自己便含恨而去。

  24、孙权忍受不了丧失亲人的痛苦,整天萎靡不振。

  25、小孙权在经过张昭的一番话后,幡然省悟,及时后来,他兢兢业业治理国家,与魏、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。的调整了自己,振作精神,认真治理朝政,才干成了一番事业。

  26、我苏子瞻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,来酬谢乡亲。

  27、三国时期,东吴吕蒙负伤,孙权将他接到宫殿中修养,常常去探望,但时间长了,孙权发现自己一去,吕蒙总要行礼,反而不利于伤势。

  28、于是,孙权就命人在墙上挖了一个洞,每次都透过这个洞探视。

  29、自此以后,每当有将领受伤,孙权都会将他们接到那里来养伤。

  30、孙权不进殿,在将领和他人看来,都是一种漠视,但恰恰这种漠视,体现了他的一种人文关怀。

  31、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,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,刘备很快取得益州,形成了曹、刘、孙三方鼎峙局面。

  32、吕蒙一听孙权大声骂他,早就吓得六神无主,魂飞魄散。主公今天怎么了,我才推辞了一下,他就把我骂成这样。

  33、孙权一听,哟呵,你一个将军的事务怎么比我的还多,看来我说的不够深刻,还得继续劝。

  34、听了孙权的话,吕蒙感到很惭愧,心服口服。看来还是主公说的对,我不应该推辞。

  35、火烧新野,是因为被敌人逼得走投无路,没法子,只好烧了自己的老巢,撑撑面子;逃到江东,找别人帮忙,却还要故作姿态,若孙权一怒拒之,诸葛亮,你可真是后悔晚矣;

  36、曹操依靠自身的八十万大军想一战灭掉孙权与刘备的二十万大军,使得他们无法翻身。

  37、遥想当年,关云长败走麦城,被孙权所俘获,他大义凛然,毫不畏惧,面对孙权的那一丝怜悯,他没有流露出一丝的后悔。

  38、刘备、曹操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周瑜、郭嘉……多少英雄粉墨登场,上演了一幕幕千古大戏。

  39、再谈谈国家,魏,曾经煊赫一时;蜀,曾经功成不居;吴,曾经名震江东.这么来看,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.曹操,欺压百姓;刘备,爱民如子;孙权,称霸江东.

  40、另外,他对于与曹操,孙权的关系方面的把握也做了相当精妙的解析。

  孙权造句 3

  41、一日,诸葛瑾前来见关羽,想让孙权的儿子与关公的女儿结成婚姻,而关公听后,却忘记孙明的八字方针,结怨东吴,终于使蜀吴联盟破裂,致使吴魏相联共谋荆州。

  42、关云军马一撤离荆州,孙权马上拜吕蒙为都督,统领江东诸路军马,进取荆州。不久,吕蒙水军就擒获了烽火台的守卒,打开了城门。东吴唾手可得,糜芳、博士仁也献了南郡,公安,帮助吕蒙夺得荆州。

  43、但想到孙策临终前要她照顾幼弟孙权助他接掌大权,并除奸讨逆,使大乔只好打消原来念头。

  44、那是东汉建安十七年,孙权在秣陵筑石头城,改称建业。

  45、曹操势力逐渐强大,他统一北方后,准备南下夺取刘表的荆州和孙权的江东。

  46、当时,刘备力量极为弱小,孙权的势力也无法抵挡。

  47、刘备派诸葛亮联合孙权,两军精诚合作,在赤壁打败曹军。

  48、刘备,孙权个人的力量是极其微弱的,如果个人迎战曹军,就如以卵击石,必输无疑。

  49、刘备是英明的,愿意礼贤下士三顾尔于草庐,虽然刘备不及曹操的军事实力,亦没有孙权的天险庇护,但你为他所感动,从此金戈铁马出了那隆中。

  50、孙权设计与刘玄德结亲,意在杀了刘备的天下大势,而你坐观荆州只用三个锦囊妙计,便叫那不可一世的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
  51、后来,周瑜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,把刘备扣下,逼诸葛亮交出荆州。

  52、孙策死后,东吴风雨飘摇之际,你第一个站出来,尊孙权为主上,帮其稳定人心,巩固江山。如若你有私心,大可以自己登上那个宝座,携兵符以令诸侯,但是你没有。因为你心中有那凛然的朋友义气,即使一方已亡。

  53、孙权众臣犹豫不决,唯有你为主抗曹,并建议孙权占据江南,佣兵观变。

  54、再来看几个事例:吕布带着他的女儿突围,失败了,而当时他还骑着赤兔马;赵云在长坂坡带着阿斗突围,成功了,还夺了口宝剑名青钢;周泰救孙权,四进四出,身上挨了100多刀,没死,还把孙权救了出来。

  55、攻打孙权的时候,有多少人刚开始不同意,不愿意,可最后都效死沙场,为之流下最后一滴血。

  56、就连孙权的妹妹比刘备小了那么多年纪,对刘备也是仰慕之至,听说刘备死了,也甘愿了此一生,孤独终老,让人感叹。

  57、挡在伏后的身前,我赌的,是我的利用价值,灭不了孙权、刘备,这皇位,他坐的名不正言不顺。

  58、因为双方一水之隔,出于安全和长久考虑,孙权主动向关羽伸出了橄榄枝,提出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,从此两家结成秦晋之好,共同抵抗曹操。

  59、而孙权受此大辱,也从此下定决心,一定要收回荆州,生擒关羽。

  60、会《三国》刘关张之盖世义气,孔明之决胜千里,曹操之豪放,孙权之理智,赵子龙之肝胆相照,阿斗之乐不思蜀。这又是一曲美妙的歌!

  孙权造句 4

  61、话说在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后,吕蒙的文采和谋略可谓是大有进步,三日不读书便心痒难耐,已非复吴下阿蒙,并获得了孙权的高度赞赏与重用。

  62、江南有虎,从孙坚、孙策到孙权,两代人的梦想,三分天下,称霸江左。

  63、孙权虽并无大的动作,却把江东这份祖业给收好了,无愧于祖先,但他立储时犹豫不决,最终导致了东吴的灭亡。

  64、但是吕蒙并没有怨恨鲁肃,他开始请教孙权,发奋读书。

  65、刘备,妇人之仁,依一个诸葛亮给他安天下;孙权,背弃盟约,为一个荆州城坏了灭曹大计。

  66、刘备,文武不行,无孔明之计,已是曹操阶下之囚;孙权,盘踞江东,无陆逊之策,已是曹操刀下之鬼。

  67、三名主公,最年轻的也就是孙权了。他大哥的死一只是个迷,刘表手下的人,早不出现,晚不出现,偏偏这么及时,也是一个疑点。但他治国方面却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。

  68、看过《三国演义》的人都认识周瑜,周瑜是三国时期孙权手下的一员有勇有谋将领,他虽没有诸葛亮多计谋但也算是足智多谋,在战场上吪刹风云,在历史的舞台上闪耀光辉,在生活的棋盘中举足轻重。

  69、如,赤壁之战时期,作者是从刘备、孙权、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。

  70、东有孙权,北有曹操,细数天下,只有你会为了那个诺言才会为了那个诺言才会挺身而出,力挽狂澜!

  71、这人生如戏,刘备三人、曹操与孙权的明争暗斗再轰轰烈烈又怎样?最终不还是各败江山下吗?历史还在继续,他们的脚步也不得容缓。

  72、指挥着千军万马为王,他们偶遇传国玉玺登上战后殿堂,那是孙坚与孙权

  73、好,让我们来细细赏一下《三国》,东汉末年分三国,纷纷扰扰不休,儿女情长,已被乱世左右,这时一位英雄站了出来,挟天子以令诸侯,他便是曹操,另一位英雄有几句诗赞颂他: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,生子当如孙仲谋!他是孙权

  74、再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刘备或者孙权堡垒中出了杨修之流,他们也同样是不能容忍的!

  75、全书着重描写了公园3世纪,以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为首的魏、蜀、吴三个国家的矛盾和斗争。

  76、经正史记载而得,经赤壁之战时,诸葛亮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谋士,且并未真正得刘备重用,观赤壁之战全局,诸葛亮唯一的功劳就是当了个游说东吴孙权联合刘备抗曹的小使者。

  77、周瑜强忍悲痛去完成孙策的遗愿:辅佐其弟孙权,来完成他们的理想。

  78、周瑜,三国时著名谋士,能文能武,为孙权,孙策献计夺荆州,与诸葛亮联谋赤壁之战。但这么理智,头脑清楚的人也难免有冲动。

  79、大乔是孙权之妻,孙权虽已去世但大乔毕竟是主公的夫人,而小乔,正是自己的夫人,他又怎么能将二桥送于曹操呢?在孔明的激将法下,他没有经过冷静的思考判断便答应了。

  80、他主张北让曹操占天时,南让孙权占地利,刘备信义卓著,可占人和。

  孙权造句 5

  81、孙权派陆逊去攻打荆州,关羽瞧不起陆逊,不把陆逊放在眼里,结果大意失荆州,败走麦城,被孙权抓住并杀害。

  82、因天下局势所需,你出使东吴,舌战群儒,说服了孙权,暗中还和周瑜进行了一系列的争斗。

  83、看过《三国演义》的人已经数不胜数,书中的一些经典故事,如桃园结义、草船借箭、火烧赤壁等想必家喻户晓,书中的一些英雄人物,如刘备、关羽、诸葛亮、曹操、孙权等想必已是妇孺皆知,但我今天要说的是我从书中悟出的一些做人的道理。

  84、话说东汉末年,黄巾起义如洪水一般汹涌澎湃,猛烈地冲垮了封建王朝的统治,乱世出英雄,刘备、曹操、孙权、吕布、关羽、张飞、诸葛亮等都是当时涌出的英雄豪杰。

  85、有一天,鲁肃向孙权推荐了庞统,孙权虽然口头上夸他本事比周瑜大,但心里不想收留他,就把他推荐给刘备。

  86、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,静观天下形势:曹操势力虽强,终为奸臣;孙权偏安江东,可为地方割据;而刘皇叔乃汉氏之后,名正言顺,且善待人才,民心所向。

  87、我看见,雄才大略的孙权正伫立在风雨飘摇的江东岸边,随着他的是周瑜、鲁肃。他在绵绵细雨中负手而立,面色严峻,怔怔地望着前方,一语不发。他身后的是江东亿万百姓,和几万江东好男儿,形式岌岌可危。

  88、关公败走麦城,被孙权所杀。其兄刘备痛苦万分,誓报弟仇,不听军师劝诫,举军东吴,但最终落得个火烧连营七百里。可见,在重要的事情面前,更需要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问题,否则,终会自食其果。

  89、我亲眼看到了孙权和他的大臣们,还有诸葛亮、鲁肃等人在大堂里议事。

  90、如果孙权没有采纳正确的意见,今天的结果又是如何呢?

  91、东汉末年,曹操率领百万雄师进攻东吴,在这危急关头,孙权和刘备联手抗曹,诸葛亮和周瑜更是同心协力。

  92、但退后一步想,假如孙权和刘备当年不联手,也许历史就得改写了。

  93、这让我想起曾经一人为一面之交的罪犯替刑;三国时期孙权把所有军权教给周瑜;老北京胡同里人们和谐相处,借钱从来不打借条。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信任,他们坚守住了人性中最重要的一点信任。

  94、孙权拥地利,发家于江东,掌江东六郡八十一州,凭名士谋臣,开吴国。

  95、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,舌战群儒,说服孙权与刘备合作;水火本不相容,他却水上用火,以少胜多,巧借东风,赢得一场漂亮仗;他大摆八卦阵,使得敌军团团转;他高坐城墙,临危不乱,凭借一把古琴,又赢得一场胜利。

  96、你一出山就给曹军一个下马威,一个火攻再加夹击使曹军兵力大损,又好像在告诉世界,军神诸葛亮出世了。正因为你的神机妙算,刘备躲过了蔡瑁的骗杀。刘备才有了一些与曹军与孙权对峙的砝码。

  97、在赤壁之战前,面对强大的曹军,你们与孙权的同盟面临巨大的调战,没有足够的弓箭就会输,也只有你那种天性就充满智慧的人会做出如此胆大的计策:向曹军借箭。

  98、就连孙权,也承担着守护江东八十一州的责任。

  99、当时的东吴是危机四伏的,迫于曹操的威胁,孙权随时都有可能投靠曹操,而为此牺牲的第一人必定是孔明。

  100、他却不顾安危,一人在东吴大殿之中舌战群儒,并最终说服孙权一同抗击曹操。

上一篇:进考场造句
下一篇:留守造句